新时代、新文科系列研学分享活动丨新闻学院成功开展公开讲座——一堂别开生面的“舆+课”

近日,辽宁传媒学院新闻学院在管理楼112教室开展了名为“舆论小讲:说什么?怎么说?”的主题讲座,超过200位同学在现场观看。讲座由辽宁传媒学院新闻学院青年教师、东北大学智库专家、哲学博士,高级经济师后盾老师主讲。此次讲座旨在新时代、新文科背景下,向新闻学院学生普及舆论知识,提高大家在社会化媒体时代大背景下,对舆论的认知能力和处理原则,并深入浅出地传授了舆论传播的艺术和技巧。新闻学院副院长张天毅、教授刘宝金、教师杨宇天、代君等参加了讲座。

讲座开始后,后盾老师通过李闽轩、周琦、余琦、李亚鹏等四则发表在社交媒体平台的、效果不一的道歉内容,阐释了新时期舆论环境下,如何进行舆论处置。他强调,舆论的核心本质就是“沟通”,在职场是任何岗位、任何部门都需要掌握的技巧。

后盾老师通过几组影视剧和短视频作品展开讲述了舆论处置中的三大问题——说的话对方听不懂,听懂了但是沟通仍有误区,弦外之音没有理解到位;并通过“张雪峰与新闻系教授的论战”、“泰国高铁项目的竞标失败”为例,讲述了成功进行舆论处置的要素:占据“道德制高点”,激发“情感共鸣处”,保持“逻辑严密性”。

随后后盾老师通过王石的“捐款事件公关”案例、雷军的小米发布会“鞠躬”以及“奥巴马在白宫向黑人小孩低头的新闻特写”,归纳了舆论世界的三大启示——强弱颠倒,轻重倒置,情感>道理;后盾老师重点强调了舆论引导的本质,即“引导人们正确地认识和判断事物”。危机一旦发生,至少要从两个层面去思考和筹划:事实层面(说什么–事实真相)和价值层面(怎么说–正确地看)。

最后,后盾老师推荐了《舆论》沃尔特.李普曼、《沉默的螺旋》伊丽莎白.诺尔∙诺伊曼两本著作,并总结了本次讲座的要点,并鼓励大家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他表示,互联网时代,是对话的时代。我们尤其要敢于和善于网络“说话”。

此次讲座得到了广大听众的一致好评。大家纷纷表示,此次学习不仅掌握了舆论传播的知识和技巧,还提高了自身的媒介素养和信息辨别能力。今后,他们将更加注重信息的准确性和公正性,加强沟通能力和对舆论的观察、判断能力,为成为新时代的新闻人、媒体人做好充分的准备。